两周记
date
May 30, 2021
上周日中午去父亲家午饭,喝多。故空缺。
生活
- 上周日中午,在父亲家也就小杯子里一杯半的白酒,结果不知为何,下午沙发上一觉睡醒之后,屁股酸痛异常。导致我到现在都不敢再喝白酒。
- 本来是前两天(周四和周五)去苏北连云港的,结果对方没空,还得挪到今天。其实我这样沉默寡言的人,没什么必要去。
- 周五晚上,尧和同学聚餐结束后,找我找到了西街。好像还喝了一点酒。不过小年轻还是应该去热闹一点的酒吧见识一下。
- 理发的场所更换了一下。现在又去天幕街下面理了2次,感觉还行。具体经过都记在了这里。
工作
- 保险工作还是那样,乏善可陈。
- 虹桥的事情,据说周五又有新进展,但是一直也没机会八卦一下。随便了,反正和我无关,也就看个戏。
阅读
《先秦经典八部》
这个节目听完已经有段时间,听这个节目的前面4个经典导读,已经有一段时间了,想着应该按照自己的理解写一下这几个经典,哪怕一句话也好,所以一直没有听下一部《春秋战国经典八部》。
《尚书》
- 可以说是目前来说中国最早的文章记载,虽然在这之前还有甲骨文,但是甲骨文破译出来的还只是极少数,并且理论上甲骨文更多的还是和占卜有关的,成篇的大文章恐怕很少也很难在那些工具上记录下来。
- 《尚书》分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。今文尚书是汉初请硕儒再重新靠记忆抄录出来的,而古文尚书,是再后来在孔家旧宅的墙里发现的,好像也没有好好被重视,一直扔在皇宫中,没有传世。所有到后来,有人假托古文尚书之名,往这个古文尚书中塞了很多实际上是作者自己的想法的文章。
- 理论上讲,那么高古的官方文字记录,和后来的文言文有非常大的不同,所以一般认为越是字看不懂、读不通的,真实的可能性就越大。而那些朗朗上口,意思清晰,没什么看不懂的古文字的,假托之作的可能性就很大。
- 实在看不懂,也就不抱什么希望我能看懂。只记得里面有中国最早的官方禁酒令《酒诰》,有记录商朝盘庚迁殷来龙去脉的《盘庚》篇,其他内容就没印象了。有机会可以看一下白话文版,只能如此了。
《诗经》
-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?这个貌似人人都知道。
- 风雅颂,分别是记录官方的,到民间风俗的诗歌。
- 春秋时代,诗经上的话语已经成为了外交辞令。号称不会《诗》就不会说话。
- 可以不必事事从微言大义出发,有时就是记录一些小儿女的心思,没必要过度解读。
《左传》
- 正确的名称应该是《春秋左传》,相传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,但是这个观点好像还有争议。
- 中国被成为经典的,就那么十几部,其余的都是为了解释这些经典而作的注视说明,传是解释经典的,集也是解释传的,注和疏以次类推。在解释《春秋》的传中,另外还有《春秋谷梁传》和《春秋公羊传》,但是影响最大的还是这部《左传》。
- 所谓的春秋笔法,就是把不合理的地方,隐晦的隐藏在看似正常陈述的事件中。周朝极为讲究礼法,所有的称谓,对事件的用词,不同的场合都有不同的用法。把不合理的用法故意用在一件事情上,就是代表其中另有隐情。
- 杨照先生认为不能仅仅把《春秋》当作故事书看,而我却觉得,能把《春秋》这个故事看完,已经是不错了。
《论语》《周易》《墨子》
- 这三部经典的介绍,听的时间离现在还没多久,就不再重复记录了。贴一下之前的链接。
《孟子》《荀子》
- 这两位在历史上一直被拿出来作比较,毕竟一个说“人性本善”,一个又说“人性本恶”,想不放在一起作对比都难。当然,这2000年下来,场面上谁都不肯承认自己的本性是恶的,所以自然孟子的思想占了主流。
- 问题是,《孟子》的想法,在实操层面上,实在看不到有任何可能性。特别是在还有国与国的区别的时候。关于这一点,我在这篇文章中稍微提了一下,联合国秘书长这个职务挺适合他的。当然,也有可能是我没看过《孟子》全书,他在实操说不定是有切实可行的方法的,只是我不知道而已。
- 荀子这位被烽火戏诸侯当作正面人物老学究来写的牛人,虽然自身属于儒家,但叫出来的李斯、韩非子,却都是法家的人物。可想而知,在他的儒家思想中,法家占了多大比例。
- 荀子人为不是人非人都能成为圣人的,凡夫俗子只能跟着三皇五帝这些圣人的步伐,按照他们的教化规矩行事,才是正道。
- 荀子的这个思想,和尼采他们,需要高等人类来统治世界的思路,不谋而合。而中国这几千年来,事实上也的确是按照荀子的思路在执政。
《西方哲学简史》
- 这书实在看不懂,看都后半部,就不得不“抄“了一下,不然我都不知道在看什么。由于是看到过一半时,才想到这么操作的,所以前半部目前还是空白,等以后再把前面的补上。
- 摘抄的具体内容在这里。
其他
- 现在牛娃真多。坐我边上的一个小男孩,感觉只比我家闺女稍大。边上放的参考书是《专四语法与词汇1000题》,手上看的小说是乔治·RR·马丁的英文小说。